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www.kaiyun · 首页 > 新闻

今天中央媒体重磅关注!

来源:www.kaiyun    发布时间:2024-04-04 09:45: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赴辽宁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辽宁代表团审议,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解放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刀刃向内优化营商环境……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干到底,十年来辽宁砥砺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作出了全面部署。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持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努力在变革性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5万平方米的地下车间,一台5米多高的高端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引人注目。“这台机床性能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超过90%,一点不愁销路。”集团董事长助理江世琳说。

  曾经,“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是辽宁乃至东北的产业体系之弊。十年来,辽宁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立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变中求新、变中求进,为实现新突破蓄积力量。

  150万吨级!沈鼓集团正全力冲锋国产大型乙烯压缩机组产能的最新纪录。十年间,作为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重点企业,沈鼓在这一领域,先后实现了100万吨级、120万吨级和140万吨级的产能“三连跳”。这十年,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一大批装备制造业公司实现改造升级。

  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在装卸集装箱(2020年9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021年,辽宁石化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迈入万亿大关,乙烯、PX、PTA产能均位居全国首位。辽宁有“油头”少“化尾”的产能结构正在改变。不仅如此,川藏铁路极寒条件钢轨、超大型集装箱船止裂钢等一批新材料也接连问世。在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以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开。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品车间(2020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等领域,辽宁不断培育壮大有生力量。近年来,从AI到集成电路,以芯源微为代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辽宁快速成长。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12年的50倍。

  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就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2013年8月,习在辽宁考察时指出,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慢慢地加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2021年底,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4815家、8107家,同比分别增长37%、15.8%……新动能的马达声日趋强劲,未来可期。

  国有企业是辽宁振兴的“龙头”。辽宁闯“深水区”、啃“硬骨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辽宁省大连市东北特钢集团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核对产品(2017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刘德斌 摄)

  2017年,沙钢参与,东北特钢实现混改;2018年底,国企“三供一业”全部移交;2019年,招商局集团入主辽宁港口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沈阳机床集团实现战略性重组;2020年,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厂办大集体退出历史;2021年,鞍钢、本钢实现重组……2021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生产车间(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挺进“深水区”,就会遇到激流险滩。厂办大集体是历史遗留问题,拖的时间长,涉及人数多。2018年,辽宁下定决心解决这一历史难题。两年多时间,在国家全力支持下,全省关闭破产或重组改制大集体企业近2500户,安置职工44万余人。

  营商环境之弊,曾是辽宁振兴发展之痛。2018年9月,习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前不久,大连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署名SK海力士/英特尔存储制造与研发基地的感谢信,称赞大连在服务企业方面,既有“力度”“速度”又有“温度”。克服疫情影响,今年5月在大连启动建设的SK海力士/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速推进。

  拼版照片:上图为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恢复前的场景(2019年3月6日摄,资料照片);下图为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恢复后的场景(新华社记者杨青2022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这十年,从率先立法、成立机构,到网上办、不见面审批,辽宁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从刮骨疗毒净化政治生态,到纪检监察常态化介入以“硬约束”抓“软环境”,辽宁对营商环境进行着系统性重塑,“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正在形成。

  改革阔步走,振兴开新局。今年初,《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中部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南部发展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建设绿色经济区,立足辽宁、着眼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正在全面推开。

  走进辽宁省抚顺市,曾经的两座“劳模矿”——东、西露天矿,在资源日渐枯竭中变成了“城市伤疤”。住在采矿沉陷区的群众,现在生活怎么样了?

  走进70岁的居民陈玉芳家里,94平方米的新房窗明几净、宽敞舒适,水电气一应俱有。四年前,她还和老伴住在沉陷区的老危房里,墙皮开裂、楼体变形。陈玉芳一家是抚顺采煤沉陷区1.3万户百姓变化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

  还欠账、补短板、惠民生,辽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7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跑赢了GDP增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村,妇女在当地脱贫产业项目支持的工艺品厂里工作(2021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2015年至2020年底,辽宁建成1.2万多个脱贫产业项目,对8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1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791个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1万元以上。

  游客在辽宁省本溪市大石湖风景区拍照留念(2020年10月7日摄)。本溪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有“枫叶之都”的美誉。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钢城本溪,曾经烟囱林立,烟气弥漫,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绿色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枫叶之都”美名在外,森林覆盖率达到76%,居全省榜首,旅游收入居于前列,被称为让人“看不够的城市”。

  辽宁省铁岭市福德店辽河干流起点风光(2021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这些年,辽宁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全省平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河流水质自有环境监视测定数据记录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水平;森林覆盖率已达40%以上……

  十年起宏图,而今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牢记习殷殷嘱托,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赴辽宁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辽宁代表团审议,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间,辽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扎实坚定促改革,心无旁骛谋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营商环境加快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如今,新时代的辽宁,一路披荆斩棘,坚实开创振兴发展的新路。

  戴上AR(增强现实)眼镜,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维修专家就可以与各地客户在线沟通、互动。在大连冰山集团,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智慧工厂”做了生动的注脚。

  进入新时代,面对转型阵痛和各种困难挑战,辽宁摆脱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模式,瞄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开篇破题,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全面展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高技术产业正在提速发展,创新活力慢慢地加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

  改造升级“老字号”。在东北制药,全国首家原料药智能化生产线%;在鞍钢,随工业机器人的多点运行、“智能折铁模型”的自主研发和“智能辅助挂罐系统”的初步投产,“哈腰、抻脖子、手扶摇把、双眼紧盯铁流”的人工折铁时代一去不返。2021年,辽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成绩亮眼,参与改造公司制作效率平均提升21.2%。

  深度开发“原字号”。辽宁对石化、冶金等产业实施“减油增化”,改变石化产业“炼”有余而“化”不足的状况。今年年初,恒力集团在大连投资260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和年产260万吨功能性聚酯项目。“一半的产量都是市场紧缺的高端化工品和材料。”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锦信心满满。2021年,辽宁石化行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培育壮大“新字号”。在沈阳市浑南区,无距科技研发生产的X60农业植保单旋翼无人机,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了100多亩农作物的喷药任务。“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一半。”无距科技总经理苏文博说。2021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

  强化创新驱动,为振兴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基础软件领域的优势,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截至目前,辽宁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

  “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规模超千亿元、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沿海经济带力争成为东北地区高水平发展主引擎,港口整合实现一体化运营;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去年产业合作落地项目110个;辽东绿色经济区“辽宁绿肺”作用日益显现。

  颁布实施营商环境法规,挂牌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坚定推进“放管服”改革,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80%,19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一网通办”实办率超过75%……辽宁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今年一季度,辽宁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6.57万户,同比增长27.73%。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辽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痼疾,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合作逐步扩大;干部作风持续好转,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国企改革勇涉深水区。290户省属各级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465户省属各级企业与1408名经理层成员签订任期制合同和契约;省属企业首批对全国推介75个混改项目。辽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3年行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鞍钢本钢重组,粗钢产量位居全球第三;新组建的辽港集团去年货物吞吐量超4.95亿吨;国家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的123项试点任务全部完成……改革向纵深推进,成效正逐渐显现。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成为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夏季达沃斯论坛、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东软医疗产品服务110余个国家和地区。辽宁正以新姿态更深更广融入“一带一路”。

  转变干部作风是关键。辽宁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发文件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工作分解了”和“任务完成了”之间的距离,深入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政务服务气象一新。在广袤的乡村,4年来共有1.2万名机关干部到乡镇任第一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

  净化政治生态是根本。保持“严”的主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过去五年,辽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省立案144507件,处分119617人,移送检察机关3070人,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以前靠出力挣钱,现在有了技术,工作不累,挣得不少。”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赵文丽失业后,在社区建议下,参加了免费的面点师培训,顺利上岗就业。

  辽宁把“最大的民生”落在实处,多措并举稳岗扩就业,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十三五”时期,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8.4万人,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3%和7.7%;去年辽宁城镇新增就业48.4万人。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百姓冷暖。在辽宁,20多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达8407个,涉及338.8万户居民,“屋里冷、房顶漏、下水堵”。辽宁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让“居者优其屋”,旧楼换新颜,目前已惠及居民113万户。

  家住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鑫和小区的69岁居民张亮臣,如今过得很滋润。小区地面平整干净、环境花繁叶茂。“以前冬天在屋里也得穿棉袄,现在屋里暖了,在家不用穿棉袄了。楼体穿上‘保温衣’,几乎和新小区一样。”张亮臣说。

  教育是民生之基。目前,辽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居全国前列。东北大学大三学生付嘉伟家中因亲人治病,读书的经济压力较大。“学校发放补助款,开学时发放爱心饭卡和生活用品,再加上奖学金和助学金,完全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读不起书。”付嘉伟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辽宁各级政府每年征求百姓意见,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健康辽宁建设稳步推进,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成1.6万余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去年新增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学位6.3万个。

  全面振兴,乡村必不可少。十年间,辽宁15个省级贫困县、179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84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435万人实现饮水安全,全省农村路突破11万公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辽宁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去年扶持产业项目20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103个。

  一大早,铁岭市昌图县朝阳镇八里香菇产业基地里,几名村民已开始忙碌起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还得靠产业。”八里村党总支书记殷洪伟说,村里成立香菇合作社,高峰时用工近150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等41人,人均一年增收3万元。

  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辽宁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齐抓共管,一度灰蒙蒙的城市如今蓝天常见、碧水长流,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4.3%;完成营造林219.3万亩、防沙治沙16.7万亩;全省河流水质自有环境监视测定数据记录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水平。

  渤海湾红日东出,黑土地生机勃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赴辽宁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描画路径、指明方向。非凡十年,4300万辽宁人民牢记嘱托,“滚石上山”,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开拓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崭新局面。

  “公司的生鲜乳准运证明马上到期,可运奶车还在河北保定,一旦证明失效,奶只能白白倒掉。”5月24日,沈阳上赢物流有限公司周雪娜向负责营商环境的沈阳市浑南会客厅打来求助电话。“别急,我们还能远程勘验。”审批人员马上使用电脑与现场建立联系,一边进行查验一边指导拍摄,10多分钟便完成了现场勘验工作,准运证明随即下发。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9月,深入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在沈阳召开,习提出明确要求。

  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辽宁的回答掷地有声。919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一网通办”实办率超过75%,出台全国首部惩重失信行为的地方法规,用地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048.3亿元……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服务的提升。

  无须提交材料、无须申请、无须备案,通过电子税务局就能理退税。鞍山市税务部门送来的“免申即享大礼包”解决了鞍山市同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健的燃眉之急。“去年,因为下游客户受疫情影响回款困难,导致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开展一对一的涉税辅导,让我们全面梳理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累计退税120多万元。”张健回忆道,“这场‘及时雨’不仅解决了公司问题,也为继续增加研发投入提供了很大帮助。”

  “对企业就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本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审改科科长林川说:“以前是企业上门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上门找企业。为企业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指导企业填报信息,打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和谐局面。”

  “已定位目标区域,无人矿车正在前往中。”走进凤城市辽宁首钢硼铁有限公司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大屏幕观察着矿场生产的实时状态。只需一个指令,处于空载或半载状态的无人矿车,将根据系统提供的最优路线,自行前往,满载而归。

  “这就是我们与丹东东方测控联合打造的首钢硼铁智慧矿山项目。”辽宁首钢硼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尧东介绍道,“原来说矿场作业都是‘傻大黑粗’,现在我们依托北斗卫星和5G通信构建起的创新应用项目,用智慧赋能工业生产,一个选矿厂,每年便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2017年,习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

  如何做强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是“先手棋”。辽宁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去年8月,辽阳石化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一次开车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郑重进入生产运营阶段。从新中国第一块“的确良”布料到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投产运行,创新始终是公司发展的“金钥匙”。“新装置的投产将进一步延伸辽阳石化炼油和化工下游产业链,增加化工产品品种类型和产品附加值,推进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辽阳石化计划处处长张英华对记者说,“今年4月,公司实现利润4.16亿元,创单月盈利历史最好成绩。”

  盛夏时节,抚顺市顺城区东华园社区内,红墙掩映,绿意盎然。4公里外,西露天矿场,同样的绿爬满了山坡。“原先大家都住在采煤沉陷区,房屋破败,尘土飞扬,时不时还有沉陷的危险。”抚顺市顺城区东华园社区党委书记钟雪对记者说,“后来政府规划了搬迁安置点,沉陷区的居民开始搬迁到东华园,现已有5293户居民入住。”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9月,习来到东华园社区,当地考验查证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

  4年过去,小区的人慢慢地多,人居环境也慢慢变得好。十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沿河步道鸟语花香,幼儿园、卫生所、食堂、活动中心应有尽有……

  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社区便是最小的实践单元。2013年8月,习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时光飞逝,如今的多福社区,一幅对联道出了居民的心声——“多福人人人福多,顺心事事事心顺”。“十年时间,咱们进行了两次小区改造,外墙、管网全部焕然一新。”多福社区党委书记孟晓丹对记者说,“物质生活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高。逢年过节,社区会举办‘百家宴’‘家庭日’等各式各样邻里活动,渐渐地,许多社会公益组织也融入了进来。”

  沈阳市委组织部部长、“两邻”委执行副主任闻然表示,近年来,沈阳市围绕居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就医、养老等问题,提出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进社区、进小区,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让沈阳的基层治理有特色、有质感、有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辽宁,正把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有着厚重历史的沈鼓集团正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叮叮”,日前沈鼓集团测控公司副总经理佟立臣收到一条“某重要客户设备运转异常”的消息。他立即登录账号,通过“沈鼓云”服务平台在机组上部署的传感器,将机组在用户现场的运作时的状态和各种参数数据实时传回企业。“沈鼓云”可有效实现对用户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实现与客户的实时“零距离”交流,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很快他将异常原因、解决方案立即告诉客户,一个多小时后,故障被排除。

  数字化转型让这家老国企吃到了甜头。沈鼓集团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7%,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3%,订货量年均增长15.8%,利润年均增长57%。“‘十四五’时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仍将聚焦‘数字化企业’。”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表示,公司在“十三五”两化融合成果的基础之上一直在优化、完善、扩充和提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予数字化企业新的内涵和任务,为推动沈鼓集团管理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赋能。

  步入鞍钢,炉火正旺。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高质量建设数字鞍钢,打造数字生态,正成为这家老央企上上下下的共识。鞍钢集团管理与信息化部信息化规划总监徐鑫说,鞍钢正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资产化”3条主线,充分的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新引擎,高质量建设数字鞍钢,打造数字生态。

  新时代,辽宁调整产业体系的步伐更为铿锵有力。辽宁已摒弃拼资源、拼速度的“面子”发展模式,更加追求“里子”发展,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数字辽宁建设业已成为辽宁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手。

  10年来,辽宁推出针对性举措,加快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新基建,加强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今年将培育10个左右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0个左右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推动建设60个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20个左右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辽宁省发改委数字化的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辽宁要振兴发展首先要振兴工业,工业振兴就一定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此,辽宁正全力以赴。

  改造升级“老字号”。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区。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表示,坚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主攻方向,改造提升“老字号”,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实现倍增,构建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

  深度开发“原字号”。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李忠兴表示,辽河油田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聚焦“加油增气”,精心做好千万吨油田稳产、百亿立方米气库建设、外围区效益上产,全方面推进“六项战略工程”,持续做优油气主业、做大储气库业务、做强新能源业务,实现千万吨以上油田高质量稳产上产、油气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多能融合、特色发展的一流能源企业。

  培育壮大“新字号”。芯源微是半导体光刻设备的领先企业,是“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也是IC装备先锋企业。“创新,创新,还要继续创新。”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润福表示,芯源微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保证创新机制运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为未来五年辽宁振兴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推动工业率先振兴,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市场要潜力,已成为辽宁做好结构调整的“方向盘”。结构调整的“组合拳”效果正逐步显现:产业体系持续优化,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新动能亮点不断积聚。截至目前,5G基站突破5.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个,工业发展预期向好。2021年谋划推进“三篇大文章”项目1492个,总投资6768亿元……

  近日,辽宁知行国际旅行社经理王飞舟接到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工作人员电话,告知该公司符合以工代训政策“免申即享”条件,请他到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对公司员工的养老、工伤、失业等实际缴费情况做人数确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信息核对,几分钟就完事了,现在就回去等补贴到账了!”王飞舟说。

  王飞舟所说的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即无需企业和群众申请,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辽事通”APP中的“免申即享”专区自动推送企业和群众能够享受到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目前,该专区已发布首批清单共573个事项,涉及5个省(中)直部门和11个市、12个县(区)。

  让大数据“跑路”,而不是让企业和老百姓“跑腿”。打造数字政府的落脚点之一就是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和老百姓获得可触摸、可感知的实惠。

  沈阳市和平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王纯说,今年以来该局发挥牵头作用,创新方式方法,在辽宁全省率先推出涉及退伍军人、人社、税务等7个部门的“免审即享”政策清单。该政策清单包含了“以工代训”等20项“免申即享”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真正打通了惠企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目前,和平区已兑付2022年首批“免申即享”补助资金近5000万元。

  10年来,“千方百计去办”已成为辽宁精心打造数字政府坚实基座的真实写照。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总结探索中完善体制机制,在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补齐短板,不断做“减”的文章,做“快”的服务,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

  数字政府运行得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通过数字化手段强化基层服务能力,针对群众经常办理的高频事项,通过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金融网点打造2246个“一站式”政务服务驿站,每个驿站均可办理超过100项跨区域、跨层级的高频事项,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

  如今,前所未有的机遇摆在辽宁面前。辽宁这片黑土地上正吹响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号角,迸发出强大的前进动力。

  7月16日,央广网刊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辽宁篇: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振兴新动能》。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作出“下决心振兴辽宁工业”“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工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辽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优化升级,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16日推出《辽宁篇: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振兴新动能》。

  在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汽车码头上,一批国产汽车即将发往欧洲。以前,这个码头只有一条到日本的航线。辽宁六大港口整合为集团后,大连汽车码头先后开通了连接欧洲、美洲的航线多个国家和地区。

  辽港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焦迎光:构建起海运连接日韩、东南亚以及覆盖欧洲全境的中欧班列物流大通道。在莫斯科投资建设了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年解决能力已经突破了1000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以港口整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引入招商局集团,推进港口重组。

  辽港集团战略发展部副部长孙栗杨:治理低效亏损企业、优化债务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等,动“真招”的改革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国有企业是辽宁振兴的“龙头”。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

  习: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要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

  牢记嘱托,辽宁坚持以工业振兴促进全面振兴。鞍钢、本钢曾是东北最大的两家钢铁企业,2021年8月,鞍钢、本钢正式合并,形成全球第三大钢铁企业。重组后,业务深度融合。

  企业东北区域销售负责人王博蔚:截至上半年,鞍本东北区域核心销售量分别完成了418万吨和81万吨。

  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改革,让许多老国企摆脱了困境,重新焕发了活力。

  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区。过去十年,铁西区三百多家工业公司腾迁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址的工业遗产变身为展览馆、文创园。

  沈阳市民张能:这些绿化场地,我们特别高兴,在休闲的同时,感受到老工业基地的这样一种情节,也体验了一种时尚。

  “红梅文创园”位于原红梅味精厂的旧址。如今,味觉博物馆、发酵艺术中心等特色工业建筑错落有致。

  铁西区文旅体中心副主任王荣巍:城市更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去旧换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弥补区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来推动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

  十年来,辽宁地区生产总值由17848.6亿元增加到27584.1亿元。“十四五”期间,辽宁将加快培育新动能,全方面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汪洪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推动平衡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为高水平发展赋能。

www.kaiyun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绿地财富中心B座701室Company Address: Rm701, Building B,Greenland Group,Xinghua Street,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电话:010-6756 6879  邮箱:z512008@163.com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扫一扫,关注我们